专家概况

 

石永久  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1984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1989毕业于英国Heriot-Watt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89-1992年于英国钢结构研究院担任工程师一职,1992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长等。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钢材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方法、钢结构连接和节点设计理论与方法、多高层钢结构体系设计方法及应用、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应用、大跨度钢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大型钢结构施工安全性。近期进行及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包括: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点优先发展项目等。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排名第1)、201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等。


 

潘    鹏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程建设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研究方向为基于网络的数值实验混合系统开发、大规模结构地震反应仿真系统开发、结构性能化设计及优化方法、隔震与消能减震结构开发与设计、装配式结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及结构体系开发。近期进行及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包括:“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研究成果获得2019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2019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2018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排名第8)。


 

张天申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检测中心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房屋安全鉴定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包括安全检测、结构工程安全评估、建筑耐久与行为评估等。


 

赵作周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1990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2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硕士学位,2001毕业于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学术兼职住建部灾后应急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编委等。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抗震、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既有结构的检测鉴定与加固、结构健康监测等。近期进行及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建筑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时旭东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检测中心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参与过许多结构工程检测项目,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技二等奖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文化奖等奖项。


 

刘宇飞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研究员。2006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后经免试推荐直接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樊健生教授)。期间,2008至2011年辅修清华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并于2011年毕业,2013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生联合培养(指导教师:Prof. B. F. Spencer,Jr.)。2015年毕业后,以青年科技人才身份进入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才课题合作导师:岳清瑞院士、幸坤涛教授级高工)。2018年初调动返校。研究方向为在役工程结构运维安全,包括: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的结构表面裂缝损伤识别方法、基于机器视觉的结构变形监测、基于结构振动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构监测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当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9/10,2020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9/20,2019年)、一等奖1项(3/20,2020年),以及2016年度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优秀青年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