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学术与标准工作委员会“关于发布《2021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学标委〔2021〕25号)”的要求,由清华大学主编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工程结构温度作用及效应标准》启动编制,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近期召开,会议由主编单位清华大学主持。
会议成立了以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为组长的编制组。在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主编樊健生教授向编制组成员介绍了标准编制的背景与目标,汇报了标准编制大纲。编制组成员对大纲内容和标准编制中的重难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初步拟定确定了章节安排、任务分工与编制进度。
本项目适用于建构筑物、公路、铁路、核电等领域的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运营全寿期的温度场与温度效应的测试、分析、评估与监测。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效应分析、空间结构与桥梁设计温度荷载与合龙温度测算、地下浅埋结构温度场与温度效应分析、核电安全壳内筒与大跨桥梁运营期温度作用监测等。项目所述温度作用由日照辐射、水泥水化、环境气温等结构工程常见热源或典型传热模式形成,项目不考虑火灾、焊接等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的情况。
背景
工程结构在建造与运营阶段承受复杂时变的温度场的作用。结构温度场与结构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气温、气候现象、日照辐射等地理气象外在因素以及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传热参数相关,特殊情况下还包括水泥水化等内部热源,温度场时域空域分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
温度作用对工程结构全寿期性能的影响显著。在结构建造阶段,大体积混凝土过高的峰值温度与过大的温度梯度可能影响浇筑质量并使混凝土开裂,温度作用导致的结构变形可能影响空间钢结构与大跨桥梁合龙的精度;在结构运营阶段,集中的温度作用除使结构产生过大内力与应力集中外,还可能导致桥梁支座病害、结构温度裂缝与变形等问题。与温度作用相关的工程结构事故屡见不鲜。